close


我熱衷金馬影展的年紀比別人晚,
雖然父母都是愛看電影人,
在民眾還會去戲院看國片的小時候,
每年入圍的台灣/香港電影幾乎都沒錯過,
不過對小學生來說,
金馬獎代表的是頒獎典禮看大明星,
至於頒獎前影展期間播映的各國名片,
人家都是大學時期就開始追,
我要等到學校畢業回台灣工作,
才有機會每年秋天跟著同事為了金馬影展要看哪幾部電影票而煩心.
(連這也可以煩,可見少年不識愁滋味是真的)

在電子媒體國際新聞中心工作那幾年,
是我和金馬獎最靠近的時候,
因為基本上,有幾年本中心簡直就是影展的電影字幕地下翻譯團(如今公開這秘密可不可以??)
每到夏天,策展單位的窗口便會捎來翻譯請託,
翻譯有很多種,除了筆譯和口譯,翻字幕也是門學問(儘管配不太高).
很多讀與寫程度不錯的譯者,聽與說的能力非常有可能落差很大,
新聞編譯因為需要天天聽即時新聞發稿,所以聽力的訓練比較足,蠻適合兼做影片字幕翻譯.
加上當時的主管用人嚴謹,我們同仁的素質水準在電子媒體中可說是數一數二(驕傲抬下巴)
因為如此,影展的工作人員發現這裡的編譯群好用,大家從一開始的零星接案,到後來近半數披掛上陣.

國際中心採取晨早午晚四班制,一季輪一次,基本上晨班不會見到晚班同仁,
不過只要進入金馬旺季,辦公室隨時有縮在角落趕工的廉價勞工文藝青年,
從此白天也懂夜的黑,我們上班翻新聞下班翻電影,沒日沒夜像是隱身在電視台的翻譯集中營.
翻譯影展字幕稿酬奇低(不只金馬,每個影展的策展單位都說他們好窮,好像在台灣只要跟電影扯上邊就非得和貧困畫上等號那樣),
偏偏國際中心有不少愛看電影的傻子善心人.
發案窗口回報的,除了微薄的稿費,還會加贈場次較冷門的免費電影票,
輪班制的我們於是會在影展期間拿著奇怪時間的日場票,開心往戲院跑.

現在想想,真是非常青春的金馬歲月...(遠目)

自從離開新聞工作,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金馬影展了.
一方面正常上班族的工作時間讓人沒有閒情關注風花雪月藝文活動(懶);
二來年紀大了(懶懶),
開始覺得花那麼多時間死那麼多細胞為購票劃位煩惱,實在沒力氣(懶懶懶).

最近看到今年金馬影展製作精美的影展手冊,
(金馬最致命的武器,若不是衝著喜歡的導演或演員,大家都是被美麗劇照與文藝腔故事大綱進戲院的吧?)
本來有點心動,
但看到網路上影痴們為了劃位面臨的種種考驗,興致馬上被澆熄大半...(懶懶懶懶)

畢竟,看電影搞得像打仗,也太累惹.
(結尾草率我承認,至於稿頭貼的電影預告"惡人",影展有播,院線也會上,當然可以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米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