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吹南風。
台北是個潮濕的城市,
濕冷的冬天很容易讓人憂鬱,
所以我算喜歡南風天,
因為雖然濕,
起碼是暖的。
而且南風一吹,就代表春天真的要來了。
(晚上又開始變天就是...)
搬來目前住處不多不少剛剛滿一年了。
當初會中意除了房租合理外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陽台外的綠意;
二是灰白黑夾雜的磨石子地。
起初只覺得磨石子地板的房子越來越少了,
單純以一種沒什麼實質意義的懷舊情感做了決定;
真的住進來以後才發現,
舊建材裡的生活智慧。
咕狗一下磨石子地的特色,
大部分是銷售廣告,專文討論利弊的文章不多。(當然我也沒時間找很久)
簡單來說這種工法因為便宜又好整理,
因此在早期曾被廣泛使用在住家地板或公共區域。
另外網路上有人提到磨石子的毛孔大容易吸垢,
就算打蠟清理也很難變得潔白如新。
我自己住了一年的感想是,
既然是磨石子,
就沒必要追求磁磚地磚大理石那種白閃閃亮晶晶的效果。
正因為顏色暗沉,
才顯出歲月的痕跡,
也因此相當耐磨耐髒。(適合粗人與懶人??)
(圖說)之前好友寄養在我家的小貓咩咩
此外,
不確定是不是一廂情願的猜測,
感覺磨石子地板因為毛細孔粗大非常吸濕,
所以無論怎麼吹南風、梅雨季,
從不讓我覺得家裡特別潮濕難耐。
因為地上鋪的磨石子,
好像就是屋子的超大除濕劑,
所以就算南風吹過水氣也很少上牆壁。
頂多就是衛浴毛巾或者臥房被單摸起來有點潮,
但都是開一會兒除濕機就能解決了那種程度的問題。
不知道古早人是不是除了經濟實惠,
也因為考慮到磨石子吸水氣的特性很適合高溫多濕的台灣,
所以才在早期那麼大量並廣泛地運用在住家的地板呢?(歡迎專家不吝賜教啊!!)
照片上的標高是禮拜天去爬內湖金面山時拍的。
離開市區也沒多遠,
站上600公尺標高,
就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
這篇南風...離題得真離譜我曉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