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70371.JPG 
小時候對滷味最初的印象,
是被大人牽著到西門町看電影。
好像是中國戲院之類專上國片的門口吧,
會有台小小有綠色紗窗的推車,
裡面擺滿四四方方小豆乾、脆腸、鴨舌頭、雞翅膀雞爪...
每次電影開演前媽媽會先領著我去買上一袋,
然後帶進電影院邊看邊吃。

這回憶讓我把滷味歸類成看電影的基本配備,
華納威秀等大型影城成立當初,
因為入內不得帶路邊外食(當然信義區附近也沒攤販小食可買就是),
我花了許久的時間才能接受,
看電影沒有滷味(或燒烤或鹽酥雞)的時代已經來臨。

寫這標題感覺挺怪的,
因為我並不是個特別熱愛滷味的人;
只是因為今晚在家自己滷了一大鍋滷味,
所以想到回憶一下滷味這食物在我生命的軌跡(?)...

長大以後西門町電影院門口的那種滷味好像慢慢式微,
加熱滷味還有麻辣燙逐漸成為主流。
我身邊有不少親友是台式滷味的粉絲,
例如從國外念完書回台灣教書的小學同學凱西,
有天她在午休一邊跟我講電話一邊請助理幫忙買午餐,
然後用一種輕鬆的語氣說,
這些年來她的午餐永遠只有一種選擇,
竟然就是學校附近的一攤加熱滷味。

我聽了大驚,問她:難道妳都不會膩?!
凱西說:天曉得為什麼,每次想不出來吃什麼到最後就還是會選擇滷味...

當時聽到覺得傑克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沒想到後來我被之前公司附近的一家麻辣燙煞到,
那裏的麻辣鴨血真是天殺的好吃,
麻辣湯汁煮的王子麵又超級夠味。
從此以後,
我就像被下了蠱似的每天中午都跑去點一樣的東西來吃,
每天過了十一點便開始期待等等要去買,
現在想想,
那種上癮的症頭真是相當可怕。

有時會想不曉得滷味是誰發明的?
又是誰讓這種小吃發揚光大??
身邊大概有70%(或以上?)的人都有吃滷味的習慣,
尤其對於上班族,
滷味可以自己決定內容和份量,
真是相當方便機動性又高的選擇。

每次經過夜市或路邊攤,
稍微好吃點的滷味總是大排長龍讓沒什麼耐性的台灣民眾甘願等著。
想想真的很妙,
雖然說蚵仔麵線肉圓米粉湯魷魚羹掛包這些"台灣美食"名聲更響亮,
可是身邊少聽說可以連續吃肉圓吃幾天,
卻有不少人可以每天每天都點滷味。

所以說滷味應該是種隱性的、在地的台灣小點,
雖然未必會被寫在旅遊指南大肆介紹,
可是卻很深入民心,
而且比起附近商家,
常常是生意最好的那一間(攤)。

今晚在家自己滷了一鍋滷味,
發現自己動手真的便宜好多!!
例如我平常很愛吃的蒟蒻絲,
外面買3-4個就要一二十塊。
結果到家附近的柑仔店買了一大包,
裡面多到起碼有30個吧數不清了,
加上一根頗肥的菜頭,
還有豆干什麼的,
滷起來一大鍋材料還不到一百塊呢!!

滷出來的蒟蒻絲因為很多,
我一高興就把他們當冬粉咻咻咻吞了下去,
結果還吃到胃不舒服...
可見外面買有價錢壓制數量,
對健康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

回到今夜的主題,
自從被麻辣燙帶進門,
我終於接受滷味並不是電影專用;
只是現在,
看電影的時候再也無法享受滷味了,
但我卻在看電影以外,
開始吃起(做起)滷味來。

人生,
真的有蠻多轉折的;
透過滷味,
又讓我再度體驗到了。
(還蠻不負責任的結論啦我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米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