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友人從東京來訪,帶著銀座文明堂蜂蜜蛋糕做為手信。
我曾吃過長崎、神戶文明堂出品的蜂蜜蛋糕,銀座的沒嘗試過,
打開紙袋,被美麗氣派的包裝感動,果然符合銀座金光閃閃的豪華形象!!

朋友送的這款蜂蜜蛋糕,名為"特撰 五三加壽天羅",
"特撰"不用說了,看字面便能明白代表特級的意思;
"五三"則是製造蜂蜜蛋糕的特殊方法,另外會做說明;
至於"加壽天羅"則是日文"カステラ" (音kasutera) 的音譯漢字,是日本稱呼這種點心的方式,
傳到了台灣,大概因為吃起來有濃濃蜂蜜香,所以被翻譯成蜂蜜蛋糕。
"カステラ"語源出自葡萄牙文castela,
相傳與葡萄牙某種地方烘培點心製法相似而得名。
據信於室町時代(西元1336-1573)末期,由歐洲傳教士帶到長崎,
由於主要原料雞蛋、麵粉與砂糖較其他洋式點心容易取得,才得以流傳開來,
經改良後成為日本獨特的和風洋果子之一。


關於蜂蜜蛋糕在日本有許多傳聞軼事,
相傳戰國時代著名大將軍織田信長是第一個嘗試蜂蜜蛋糕的名人,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豐臣秀吉,也十分喜愛這款甜蜜的西洋點心;
儘管真實性無法考證,卻顯示蜂蜜蛋糕融入日本飲食文化之深。
現在的日本,只要提起蜂蜜蛋糕,就不會忘記文明堂。
文明堂1900年創業於九州長崎,已成為日本蜂蜜蛋糕的代名詞。
不過二次大戰前後,文明堂經營出現分歧,從此四散東西,
光在東京都就分成了銀座、日本橋、新宿幾個點各自為政,
不明就底的消費者常眼花撩亂,搞不清楚幾家文明堂之間的關聯。


事實上日本國內現今起碼有9家以"文明堂"作為公司登記的企業。
例如橫濱文明堂、麻布文明堂、浜松文明堂...加上前面提到東京都內的幾家,
還有位於老鄉長崎的總本店、文明堂神戶店,這些開枝散葉的企業多在"文明堂"前後加上所在地名,
便另做公司登記,使得文明堂散佈日本,形成百家爭鳴的情況。


文明堂總本店(長崎)


文明堂銀座店(東京)

類似的情形台灣也時有耳聞,某某老店因後代/兄弟鬩牆出走鬧雙胞的案例層出不窮,
彼此指稱對方不是,強調自己才是正港祖傳,其餘皆為冒牌貨,然後在吵鬧中逐漸式微。
文明堂的例子則健康的多,分出去的店家在認同起源於長崎初代中川安五郎的同時,
也努力研發自家蜂蜜蛋糕的口味,並在包裝設計做出區隔。
60年代幾家各自獨立的文明堂甚至共同聯播電視廣告,
成功打響"下午點心的良伴  蜂蜜蛋糕  文明堂" 的名號。
演變至今,誰才是"正牌文明堂嫡傳子弟"已不是最重要,
每家文明堂都有自己獨特風味,消費者可就近選擇喜愛的味道。

文中圖片部分來自文明堂銀座店 / 文明堂總本店官方網站。
文明堂銀座店:http://www.bunmeido.com/home/home.html
文明堂總本店:http://www.bunmeido.ne.j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米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