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911-1.jpg 

曾經有個英國朋友問我,
" 什麼是妳生命中最好的時光? "
被問到這個問題以前,
我從不認為自己已成熟到能毫不遲疑指出何謂生命中的" 最好 ",
因此我反問,
" 我們還年輕,前面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怎麼知道什麼時候叫做最好? "

英國朋友的理論大致是這樣的,
他認為每個人的一生都擁有所謂" 最好的時光 ",
而且多半是年輕時期的經歷,
不用過完一輩子,便能明瞭。
經過這段陽光燦爛的日子,以後無論如何功成名就或財富顯赫,
就算擁有家庭,事業以及一切,
但在心靈層面上,歷經了" 最好 ",
接下來的人生就只有走下坡而已。

英國朋友的想法或許比較偏激,
不過我能了解他想表達的意思,
那些黃金歲月,最好的時光,也許可以解釋為" 青春的頂點 ",
年輕時候意氣昂揚、勇於揮霍的那種氣魄。
因為不知道前方有什麼,
因此連未知也充滿了令人興奮的激情並感到微微暈眩發熱。

英國朋友告訴我他" 最好的時光 "在19歲夏天,
因為無心學業,和兒時玩伴開始了到處辦活動收門票的小生意,
不過短短一年,賺到了在那個年紀覺得自己很富有的金錢,
到了夏天,他帶著一小筆存款與初戀女友,
騎著摩托車離開英國,沿著地中海去旅行。

" 地中海的天空有多蔚藍,陽光有多耀眼,妳能想像吧? "
我點點頭。
" 雖然是夏天,但是海風很涼,我騎著心愛的摩托車,
後面帶著心愛的女孩, 我們沿途瘋狂的做愛、吸大麻,  
高興時停下來看海,享用最棒的葡萄酒和海鮮...
那個夏天,我覺得自己擁有全世界,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
我意氣風發,我以為人生就像陽光燦爛的地中海岸,
充滿了無窮的光輝與期待..."

英國朋友至今戀戀那段快樂的日子、那個快樂的旅程,
不是因為愛情,
不是因為沿路好風景,
而是因為無憂無慮的年輕。

所有一切都是金色的,閃著光,像最真實又最遙遠,但最惆悵的夢境...

故事的結局是,朋友假期結束後回到英國,事業後續發展沒有想像順利,
他與好友拆夥,離開了故鄉,打算前往倫敦謀生。
至於那個陪伴他度過人生最好時光的初戀女友,
後來逐漸成為一個淡薄的印記,
她的存在似乎僅為了標示一去不回頭的青春。
他離開了她,毫不猶豫地,
如同離開自己土生土長的故居。

認識英國同學的時候,他是個非常嚴肅看待生命的男人,
嚴肅到讓人難以想像他也曾有過荒唐歲月,留連街頭貪歡享樂。
聽完他" 最好的時光 "理論,
我不禁問自己,
到目前為止的人生在什麼階段最接近所謂" 最好 "的狀態??

其實不用想太久,答案昭然若揭。
有些事情,不需等蓋棺才能定論。

對我來說,在京都居住的四年,
就是充滿了金色陽光燦爛的日子。
時間在那個古老的城市顯得異常沉默,彷彿靜止。
當夕陽西下,
薄薄的暮色像一張閃著金粉的紫色薄紗無聲無息地圍攏,
頂上的天光是暗沉的金色,殘留著白晝溫暖的餘溫。
我在城裡縱橫交錯的小道不疾不徐地走著,
有時在回家路上,
有時正準備出去玩,
有時手裡提著在超市採買的晚餐食材,
有時心情好,有時心情壞,
有時有人陪,有時孤單。

在那個古老的城市裡我不停地走著,卻有種無法解釋的心安。

多年來,一直不知道該如何記述心裡面的京都。
太多人歌詠她了,寫得如夢似幻的,
銀閣寺前哲學之道的落櫻,嵐山火紅的楓葉,被白雪覆蓋的金閣寺...
讀到舒國治" 門外漢的京都 ",感佩他細膩觀察,一點也不是門外漢。
不過,
別人怎麼寫,也描繪不出京都在我心裡耀眼與幽微並具的神秘光輝。
而我,
因為那段日子太過美好,以至於太怕寫不好,
所以多年來始終無法下筆。
害怕自己筆拙,僅能粗糙勾勒出(甚至不及)她的千萬分之ㄧ。

祇園/八坂神社/清水寺/錦小路/知恩院/三十三間堂/寂光院/龍安寺/詩仙堂/東福寺...
那些大名鼎鼎四季各有風雅奇趣的名勝古蹟,不是我的京都。
京都之於我,
是一種緩慢而歡愉的味道,
像新茶出產時分熱鬧的商店街裡瀰漫的濃郁炒茶香;
是一種驚喜而媚惑的明暗,
像11月某個冬夜驟然飄落的初雪在白色路燈掩映下翻飛閃亮;
是一種脆弱又細微的呼吸,
當粉色櫻花雨迎著春風撲面而來、
當清澈見底的小溝渠無視鬧區喧囂兀自傳出歡暢流水聲,
那樣持續了不知幾個世紀的美好絕對令你屏息,暫時忘卻今夕何夕...。

那樣的京都,
但願我真能好好寫下來,
關於那段日子與那個城市的一切好光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米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